《封龙山碑》,又名《封龙山颂》,记载封龙山、三公山、灵山原为常年典礼的神山,后因战乱暂停祭祀,东汉延熹七年(164年)又恢复典祀之事。拓本纵160厘米,横92厘米,隶书,15行,行26字。无额无穿。首行书“元氏封龙山之颂”7字。碑署延熹七年。此碑原在河北省元氏县王村山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被元氏县知县刘宝楠访得,移置城内薛文清祠。据传移置时运工嫌其重欲截为二,凿时碑裂成4块,虽经嵌合,裂纹依然可见。原碑侧有唐咸通年题名,因字已漫漶难辨,故多不拓。《封龙山颂》为著名汉碑之一,前人对此碑的书法评价很高。清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谓其:“雄伟劲健,《鲁峻碑》尚不及也。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本拓为故宫藏出土初拓本。末行“林”字已损。前有朱翼盦题签,后有张穆题跋二段及“殷斋居士”、“阳泉山庄”等鉴藏印多方。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著录。刘宝楠(1791-1855年),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曾任直隶文安县、元氏县(今属河北省)知县。初治《毛诗》和郑氏(玄)《礼》,后与刘文淇、陈立相约各治一经,他专治《论语》。另有《汉石例》、《念楼集》等。指碑上文字遭受风吹雨淋或人为破坏之后变得模糊,不可辨识。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号邻苏,湖北宜都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初习商,后潜心于历史、地理的研究。精金石之学,善书法,其书初学欧阳询,后致力于颜真卿、苏轼书风的研习,乃自成一家。曾以使馆随员身份赴日本,携古碑帖达万余种,与日本书法家交流研习,因而对日本书坛产生很大影响。归国后,任两湖书院地理教习及勤政学堂总教长。著有《日本访书志》、《书学迩言》、《晦明轩稿》等书多种,尤以历史地理和版本目录学成就为著。张穆(1607-1687年),字穆之,号尔启、铁桥,广东东莞人,工诗,著有《铁桥山人稿》。他极好养马,偶见良马,不惜典质而购,故所画马匹,皆来自真形。

猜你喜欢

清拓三国谷朗碑
武氏祠·祥瑞图题字
三希堂法帖零本四册
阳平王妃李氏墓志
清拓唐文皇临兰亭序
于纂墓志
崔頠墓志
乞伏保达墓志
清拓《兰亭八柱帖》柳公权书兰亭诗
殷君夫人颜氏碑
敬胜斋法帖
清拓《兰亭八柱帖》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清拓西汉杨『0489』买山地刻石
王居士砖塔铭
清拓兰亭序
清拓《滋蕙堂墨宝》“領字从山”本兰亭序
清拓隋孟显达碑
清拓《快雪堂法帖》“領字从山本”兰亭序
0.0968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