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生卒年不详),字叔达,洪州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钟陵乡)人。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

南唐时期,曾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南唐灭亡后,进入北宋。擅于山水画,兼工人物、禽兽。其山水初师荆浩,笔力沉雄,后以江南真山实景入画,不为奇峭之笔。疏林远树,平远幽深,皴法状如麻皮,后人称为“披麻皴”。山头苔点细密,水色江天,云雾显晦,峰峦出没,汀渚溪桥,率多真意。“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寒林重汀图》《龙宿郊民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善用水墨绘烟云湿润的江南山水,着色轻淡,不为奇峭之笔。山石用麻皮皴,上多矾头、苔点,作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溪桥渔浦、洲渚掩映的江南景色,超越唐人技法,在重彩山水画中别启蹊径,后代推戴是南派山水画的开山大师。善山水,兼工禽兽。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其山水曰:“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 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画史上把董源、范宽、李成,称为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2] 

亦善画龙,与荆浩、关仝、巨然同号四大名家,其中巨然得其嫡传。米芾父子、赵孟頫、沈周、张宏、文徵明、董其昌等均受其影响,形成画坛一大流派。传世作品有《潇湘图》,今藏故宫博物院;《夏景山口待渡图》,藏辽宁省博物馆;《夏山图》,藏上海博物馆。


猜你喜欢

潇湘图卷
龙宿郊民图
夏景山口
潇湘图卷(二版)
溪岸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
董源潇湘图卷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卷
五代传董元溪岸图轴
渔乐图
花园里的舞者和音乐家
清洗他的耳朵的人
赫伯 - 采集
蜀葵
花卉写生图册
溪山兰若图
东丹王出行图
韩熙载夜宴图
0.2260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