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约850-911年),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内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 [5-9]  ,一说山西沁水县人, [10]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6] 

博通经史,博雅好古。乾符元年(874)前后,得到宰相裴休的关照,担任小官。大中十年(856),罢官回乡。躲避战乱,常年隐居太行山 [1]  。善于山水画,师从于张璪,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作画“有笔有墨,水晕墨章”,勾皴之笔坚凝挺峭,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大山堂堂的气势,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1]  。

著有《笔法记》山水画理论的经典之作,提出气、韵、景、思、笔、墨的绘景“六要”。作品《匡庐图》《雪景山水图》等

擅画山水,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自称兼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双林院作有壁画,是山水画派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3] 

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荆浩创山水笔墨并重论,擅画“云中山顶”,早已提出山水画也必须“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为宋画典范,只可惜留存于世的作品极少,且仅有的几幅画也尚存真伪之疑。 [4] 


猜你喜欢

渔乐图
带古筝拜访朋友
遥远的山脉超越河流
在秋天的山区乘船返回家园
在山上的寺庙
秋季山口
五代梁荆浩匡庐图 轴
五代梁荆浩渔乐图 轴
五代梁荆浩画卷 卷
溪岸图
望川山庄
五代/北宋佚名乞巧图轴
景观:垂直悬崖和汹涌的水面
宫殿女士由荷花池
合乐图
南唐 徐熙雪竹图轴
夏景山口待渡图
河谷与房屋和寺庙
0.1303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