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卷,元,泰不华书,纸本,篆书,纵36.9厘米,横113.5厘米。

释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至正六年正月廿八日白野兼善书。

鉴藏印有“安岐之印”、“朝鲜人”、“佩裳宝藏”、“木头老子”等。前后隔水各有清罗天池题记一则,记录其重金购买此卷之事及对此卷的评价。

此卷是泰不华书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全篇。

从落款可知此卷书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是年泰不华43岁。其书兼善篆、隶、楷。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

此卷曾刻入《海山仙馆帖》。泰不华(1304—1352年),字兼善,号白野,蒙古族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台州(今浙江临海)人。累官至浙东道宣慰使,追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封魏国公,谥“忠介”。泰不华尚气节,不随俗浮沉。擅篆、隶、楷书,篆书师徐铉,后稍变其法,自成一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之祖。初仕于鲁,为司寇,摄行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四方。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后隔水是本幅后面一段绫裱,与前隔水都是装裱手卷必须的一部分加工装饰。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罗天池(1805—?年),字六湖,广东新会人。道光五年(1825年)举人,越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外署云南迤西道。因回人事鐫职归,居广州。工书,小楷尤得《黄庭经》妙蕴。亦精鉴赏。时论画者,以黎简、谢兰生、张如芝、罗天池为“粤东四家”,可知其画之造诣矣。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贞元间(785—805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徐铉(916—991年),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仕南唐,随李煜入觐宋太祖,并在朝为官。与弟锴在江南以文翰知名,号“二徐”。铉精于字学,参与校《说文》。书法好李斯小篆,臻其妙,精熟奇绝,点划皆有法。《海山仙馆帖》,十六卷,续刻十六卷,三刻十六卷。历代从帖。清番禺潘仕成撰集。初刻刻于道光九年至二十七年(1829—1847年),续刻刻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三刻刻于咸丰七年(1857年)。初刻所收书迹自晋至元,续刻所收书迹自唐至元。此二帖编次颇凌乱,当系随得随刻所致。三刻所收为明、清人书,其中末二卷乃各家与潘仕成之书札。全帙刻书540种,以个人之力刻成此帖,允为巨制。然以所收既富,而失于鉴裁,故伪迹林立,且刻手不精,使此刻未能称为佳刻。

文章标签: 安岐 书画

猜你喜欢

康里巎巎草书临十七帖页
周伯琦楷书通犀饮卮诗帖
与无隐元晦诗行书纸本
鲜于枢行书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邓文原行书题伯夷颂诗帖页
郭畀行书青玉荷盘诗卷
明佚名仿赵孟俯草书湘帘疏织七绝诗轴
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龚璛行书教授帖页
草书心经卷
邓文原章草书急就章卷2
迺贤行楷书南城詠古诗帖
行草书奉记帖页
元 鲜于枢 行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陆居仁草书苕之水诗卷
草书临十七帖页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王蒙行书爱厚帖页
0.11238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