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宋米芾《李太师帖》 [1]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规格】纸本,行书,纵25.8厘米,横31.3厘米。

【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法帖释文

李太师收晋贤十四帖。武帝、王戎书若篆籀,谢安格在子敬上。真宜批帖尾也。 [1] 

作品简介

约书于元祐二年(1087年)。米芾《三帖卷》 计《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均纸本,行书。《三帖》合装一卷,为米芾行书中的精品。项元汴认为米芾此帖书风于王羲之相近。米芾的书法的确得力二王最多。但与二王父子书法又有不同,王羲之法度紧敛古质蕴藉内含;而王献之的笔致则是散朗妍妙,俊逸姿媚。米芾的天资个性于王献之较为相近,所以,米芾的结体,用笔中多可以见王献之的风骨。 [1] 

作者简介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尚,史家各有侧重。 [2] 


文章标签: 米芾 法度

猜你喜欢

蜀素帖
伯充帖行草书
褚遂良摹兰亭序跋赞行书
葛君德忱贴行书
行书三札
行书札
晋纸帖 纸本行草书
梁简文帝梅花赋
临沂使君帖行草书
墨龙卷
早春图
云夫七弟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哺雏图
草书诸上座帖
刘明仲墨竹赋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枫鹰雉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