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文会图》是明代画家王绂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王绂的代表作,写文人雅士于山亭聚会的情景。该图立意古逸,构图严谨。图中笔墨浑厚华滋,在继承元代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合进了自己的笔意。山石先以枯淡墨皴写,按结构层层叠加,最后以浓重墨勾勒点苔,使整幅画面有苍润之感。 [1]

画作内容

此图表现文人雅士于山亭聚会的情景。展开画轴,云山高耸,秋枫流丹,深谷藏居,潺水争喧。在丛树掩映的山亭内,有几位文士正在披图讨论或凭栏瞻流;亭后山道上,一老者策杖缓缓行来;右下山路上,亦有两文人边走边谈,一侍童怀抱古琴随后;水面小舟,载一清须敞怀者,正从石壁后转来。通过这些人事活动,点醒了“山亭文会”的主题。 [2] 

右上款识有“山亭文会,永乐甲申秋日,九龙山人王孟端画”。并有“九龙山中道士”、“孟端”、“游戏翰墨”、“右石生”、“破砚斋”诸印。画中也乾隆御题诗,并有“太上皇之宝”、 “古稀天子”、“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八徵耆年念之宝”、 “三希堂精鉴赏”、“嘉庆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1]

创作背景

此画取材于旧日文人士大夫到山林亭阁间雅会的盛事,抒发了作者文静清逸的襟怀。类似这样的题材,在文人士大夫作品中颇为多见。画幅右上角自题“山亭文会,永乐甲申中秋日,九龙山人工孟端画。”永乐甲申为公元1404年,王绂时年43岁,此画为中年时期作品。 [3] 

艺术鉴赏

意境

此画立意古逸,构图严谨,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此图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4] 

技法

此画笔墨深厚滋润,结构繁密,但密而不塞。画法上颇富于变化,是在王蒙的章法上加以变化而来。山石皴法点苔,似从王蒙法度中来,然后用笔粗犷,又有新意。有的山石以枯笔作解索皴,兼用乱柴皴、小斧劈皴,笔线富于动感。然后层层迭染,最后以浓墨勾皴打点,积墨层层,显得凝重厚实。树木和茅亭的画法在王蒙、倪瓒之间,笔力雄劲,墨气沉厚。即使山顶的小树,也一一画出树干,各具形态,而不是元画中常见的以点为树的处理。整个画面具有既苍茫湿润又清灵爽利的特殊效果。 [3] 

名家点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利华:《山亭文会图》,上林层叠,楼阁茅亭,文人聚会,意境清幽。山石皴法点苔,似从王蒙法度中来,然用笔粗犷,又有新意。 [5] 

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王振德:在画法上颇富于变化。其层峦迭嶂郁茂苍茫似王叔明,古木茅亭清旷萧疏似倪云林,笔力雄劲、墨气沉厚似吴仲圭,布置邃密、林木丰茂似盛子昭。 [6] 

历史传承

由该图收藏印可知,该图历经乾隆内府、嘉庆内府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 

作者简介

王绂(1362—1416),明代画家。绂,一作芾,字孟端,号友石、螯叟,后以字行。无锡(今属江苏)人。太祖洪武时生员,尝北游江淮,浮黄河,游太行,出雁门.时人慕其名,争延致之,因事被累,谪戍山西十余年。永乐初,以善书被荐,供事文渊阁,宫中书舍人,后归江南,隐居九龙山,咏左太冲诗:“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遂自号九龙山人。工画山水,师王蒙,风格苍郁清润;亦作平远小景,近似倪瓒,尤擅墨竹,有“出姿媚于遒劲之中,见洒落于纵横之外”之评:其墨竹,在明代很有影响,昆山夏杲师之,亦享大名。传世作品有《湖山书屋图》卷,《竹石图》等。能诗,著有《友石山房集》。 [7]


文章标签: 文人 山亭 王蒙 孟端 画法 九龙山

猜你喜欢

画观音书金刚经合璧
王绂墨竹图轴
王绂楷书重过庆寿寺等诗帖
明 王绂 偃竹图轴
山水图轴
王绂竹轴刻石拓本
蒿庵图卷
明 王绂 画观音书金刚经合璧
明 王绂 观音图
葵石峡蝶图
潇湘白云(书画合璧图)
渔笛图
临米芾方圆庵记
达摩六代祖师图
人物故事图 吹箫引凤
梅石图
游船图
扇面集4张花卉扇面
0.0954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