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山图》卷,宋,佚名,绢本,设色,纵53.3厘米,横533厘米。

《搜山图》卷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称为《二郎神搜山图》。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也有反映。元代有《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的杂剧,描写二郎神与九首牛魔王、哪吒及金睛百眼鬼比试高低,最后拿住二洞妖魔的故事。据记载,最早有北宋画家高益画的《鬼神搜山图》,受到皇帝的重视。以后明、清两代,不断有传本出现。

此卷《搜山图》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迹。人物用工笔重彩,衣纹用铁线描,刚劲有力,形象刻画生动传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树木皴法豪纵,近乎南宋刘松年的风格。与同一题材的各种不同本子比较,此卷是个残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绘画技巧却高出其它各本。图中描绘神兵神将们耀武扬威地搜索山林中各种魔怪。魔怪们均是各种野兽变的,有虎、熊、豕、猴、狐狸、山羊、獐、兔、蜥蜴、蛇及树精木魅等。这些妖怪,或是原形,或化为女子,他们都在神将们追逐下,仓惶逃命,或藏匿山洞,或拒绝受擒。而那些神将们则手持刀枪剑戟、纵鹰放犬,前堵后截,使妖怪无处逃身。本来,二郎神是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的,然而看了此卷之后,却得到了一个相反的印象。那些神兵神将,一个个凶神恶煞,使人们憎恶,而那些妖怪们却面目和善,那种惊怖逃生的内心刻画,令人同情。不知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使观者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当时社会那些官兵对老百姓的欺压情形。杂剧:晚唐已见“杂剧”之名,其特点不详。其后有宋杂剧、元杂剧、温州杂剧、南杂剧等。先所称杂剧通常指元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有时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数和宾白组成。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等都是元杂剧的杰出作家。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之一。线条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外形状如铁丝,故名。刘松年,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居清波门,俗称“暗门”,因有“暗门刘”之称。淳熙年间为画院学生,其师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故画风与李唐一脉相承,而笔法俊秀,墨色亦显清淡,绍熙年间升至画院待诏,历经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其画作有“院人中绝品”之名。工人物、山水、界画,是“南宋四家”中画风最为精致细微的一家。

文章标签: 南宋 二郎神 杂剧 元杂剧 绘画 画家 神兵神 山林 刘松年 年间 故事 画院 画风

猜你喜欢

册页 24张黄庭坚全册
寒雀图卷
莲鹡鸰图
西岳降灵图卷
跋苏轼黄州寒食诗
草书诸上座帖
临韦偃牧放图卷
明皇击球图卷
晴春蝶戏图
玲峰鹁鸽图
鸡雏待饲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草书
维摩演教图卷
行书 惟清道人帖
秋山行旅图
沙渚凫雏图册页
山堂诗帖
雪江归棹图
0.1105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