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明益王重刻大兰亭图》卷,锦包首,无签。墨刻文字部分,使用乌金亮墨精拓。墨纸纵32.1厘米,横1675厘米。引首墨书“兰亭真迹”四个大字。依次刻定武兰亭三种、褚遂良摹《兰亭》一种、唐模赐《兰亭》一种,之后有朱有燉跋、仿李公麟《流觞图》并书柳公权兰亭诗、孙绰《兰亭后序》、柳公权状、米芾跋、宋高宗御札二段、朱有燉书诸家考订兰亭文字并跋、朱有燉行书跋、赵孟頫《兰亭》十八跋及明万历二十年明益宣王朱翊鈏跋。帖中《兰亭流觞图》人物、景致,使用浓淡墨双色套拓,层次分明,融绘、刻、拓三种技艺为一体,为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明永乐十五年(1),时为周定王世子的朱有燉将《兰亭》“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模赐本一刻之于石,复书诸贤诗仿李伯时之图兼禊帖诸家之说,共为一卷”。明万历二十年,明益宣王朱翊鈏将朱有燉刻大卷《兰亭图》重新镌刻上石,同时加刻赵孟頫《兰亭》十八跋并朱之蕃跋一段。包在手卷背面开头部分的锦,一端与天杆相连,一端与覆背相连,其靠近天杆处常见贴有狭长的签条。当手卷卷拢时,包首起着保护和装饰手卷的作用。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李公麟(1049—1106年),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省)人。北宋著名画家。神宗熙宁中进士,官至朝奉郎。好古博学,喜藏钟鼎古器及书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精鞍马,更以白描画法独步当世,被评者推为宋画第一。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曾任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工书,尤以楷书精绝。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神理,自成一局,世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其用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语意双关,既论写字,又行笔谏。当时公卿士臣碑版若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另备资材,专求柳书。传世书迹颇多,楷书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最具特色。孙绰(320—377年),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人,后迁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名士。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后为廷尉卿,领著作。其善书博学,放旷山水,是参加王羲之兰亭修禊的诗人和书法家。唐张怀瓘《书估》列其书为第四等,与羊欣、孔琳之等同列。《晋书》卷五十六有传。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太原,后迁襄阳(今湖北襄樊),晚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地方官,宋徽宗时任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精书画,绘画擅长水墨山水,作泼墨云山,自云:“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米芾《画史》)创“米家山”。他善用墨法,董其昌评:“老米画难于浑厚,但用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尽得之矣。”(《容台别集》)所创“米点山水”意过于形,极富笔墨情趣,使山水之格为之一变。

书法初宗二王、颜真卿,后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用笔变化多端,有“八面出锋”之誉,结体欹侧多姿,具真率自然之趣,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书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北宋四大家”。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唐太宗得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后,有欧阳询摹本拓刻于学士院,五代梁时移置汴都。辽耶律德光破后晋携此石刻北去,中途病故,石被弃。宋庆历年间发现,置于定州州治,大观年间置于宣和殿。金兵灭北宋入汴京,石散失不传。定州宋时属定武军,故此石刻拓本称为“定武兰亭”。

文章标签: 兰亭 书画

猜你喜欢

圭峰定慧禅师碑
唐王守廉墓志拓片
明刻本怀素草书千字文(拓片三张)
唐人草书心经
明祭器拓片
万年宫碑
明拓东汉史晨碑
明跋淳化帖后拓片三件
明拓《郁冈斋帖》“領字从山本”兰亭序
道因法师碑
慈恩寺圣教序
明拓玉枕兰亭
明拓北魏中岳嵩高灵庙碑
明拓东汉孔宙碑
福田寺三门记
明 来仪堂米帖六册
郭将军碑
鲁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