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靖基 捐赠《溪山无尽图》是清代画家龚贤的作品。该画为纸本,墨笔,纵27.7cm,横726.7cm。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

款:“江东龚贤画”。钤“龚贤”,“野遗”印二方。

下钤“龚贤之印”、“半千”,迎首钤“半亩”。鉴藏印“吴兴沈翔云鉴藏书画印”。

卷尾自题长跋,言此图所用的纸是他在庚申(1680年)春偶得的宋代的库存旧纸,而如何合理地利用这种近似方形的画纸又颇费苦心。

跋言:“欲制卷,畏其难於收放;欲制册,不能使水远山长。因命工装潢之,用册式而画如卷,前後计十二帧,每幅各具一起止;观毕伸之,合十二帧而具一起止,谓之折卷也可,谓之通册也可。”

创作背景

作者在长跋中记述了此图创作的时间、构思、经过,以及如何受到许葵庵司马的赞赏等等。此外,还特地言明此图所用的纸是他在庚申(1680年)春偶得的宋代的库存旧纸,而如何合理地利用这种近似方形的画纸,令他颇费苦心。要将山水图绘在“折卷”或曰“通册”上,由看似各为独立的十二幅山水图合成一幅“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既合画理又合物理的画卷,无疑具有较高的创作难度。为此笔墨功力深厚的龚贤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潜心创作,历时二年多,才完成该幅力作。 [1] 

作品赏析

该图要将山水图绘在“折卷”或曰“通册”上,由看似各为独立的十二幅山水图合成一幅“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既合画理又合物理的画卷,无疑具有较高的创作难度。要将每段的完整性与全图的整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构图须赋于机巧,在构图上“要无背于理,必首尾相顾而疏密得宜”,故中间段的表现极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承作用,它的起首须是前段结尾的延续,它的结尾须是后段起首的外延。

为此龚贤巧于构思,精于设陈布势,全幅虽绘秋林草屋,流泉飞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条不紊。留白处的虚与浓墨点染处的实互为映衬,画面饱满而又不失空灵。山石用“积墨法”,以笔含墨,层层积点石面,将山石向背虚实块面体积以及雨后的湿润之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 [1] 

作者简介

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风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可谓独树一帜,尤以浑朴沉着的特点为人称道。在绘画风格上,龚贤虽深受米氏云山的影响,却着重于积墨法的发展,通过简单笔法的积叠来表现树木、山石、云水,虽然不及他人笔法的变化丰富,却将江南山水既清灵又深邃深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他超越前人的过人之处。


文章标签: 龚贤

猜你喜欢

山水册
泼墨溪山图轴纸本
溪山秋雨
雨洗山根图轴
山水图卷
髡残云洞流泉图轴
髡残溪阁读书图扇页
髡残仙源图轴
髡残雨洗山根图轴
山水册页
山水册11开
山水人物手卷(桃花源图)
芦雁图
观泉图
溪亭独眺图
白龙潭
土尔扈特白鹰图
山水十开